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化石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兰州晨报 2020-11-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兰州晨报


近日,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的团队在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中发现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化石这一成果入选。同时,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的发现名列其中。




▲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网站截图,红圈标记处为丹尼索瓦人化石发现成果


2019年5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杂志(Nature)发表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一件发现于中国夏河县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距今已有16万年,是除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类活动证据。


▲白石崖岩溶洞/by 张冬菊


这件下颌骨是一位佛教僧侣大约40年前,从青藏高原海拔10,000英尺以上的白石崖岩溶洞穴中发现的。这群难以寻找的古代人类——丹尼索瓦人在先前仅发现过几具零碎的遗骸,所有遗骸都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该洞穴海拔仅2300英尺,位于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约1750英里。


在古DNA高度降解的情况下,研究团队运用古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分子学信息来判断古老化石的归属。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蕴含了个体演化一些信息,尽管这种遗传信息相较DNA信息是非常小的,但在夏河人化石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质,这为确定其为丹尼索瓦人提供了最主要的证据。兰州大学考古学教授张东菊先生说:“这块下颌骨表明,丹尼索瓦人的地理分布区域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广泛得多,海拔也更高。”


▲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张冬菊


早期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一种突变,该突变有助于在青藏高原这种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生存。今天的西藏人群基因中也有同样的突变,这可能证实了丹尼索瓦人对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有基因贡献——高寒缺氧环境基因(EPAS1)。


▲三维模型(灰色为虚拟重建的镜像部分)


此外,本次公布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的发现也名列其中。


▲发掘现场


2017年7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组成的中蒙联合考古队开始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工作。


该墓地是蒙古国一处大型匈奴贵族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北部后杭爱省境内、后杭爱山北麓,墓葬总数超过400座,由数十个墓群组成。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游牧民族一直统治着欧亚大陆的东部草原,此时中国正处于汉朝。2000多年前,作为一支活跃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与汉朝之间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2000多年前,中原文明是怎么传到匈奴的?悍勇的匈奴人为何选择远离匈奴王庭的这个小山坡作为国王和贵族的墓地?”中方考古队执行领队周立刚说,“随着对墓葬继续发掘和研究,这些历史之谜将被一步步揭开。”


周立刚说,“这一墓地上以往曾经出土有汉王朝赠与的马车,玉璧和铜镜也是典型的中原物品;玻璃器显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去的罗马器物;陶器和金银装饰品则是草原文化产物。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西方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在2000年前的交汇,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此开展联合考古工作的原因。”


截至2019年8月,联合考古队完成了编号M189和M10的两座匈奴贵族墓葬的清理工作。M189出土的一对鎏金银龙、玉带钩,M10出土的玉剑彘、金冠形饰等器物均为同类墓葬中首次发现。尤其是单体龙形器物,在中国同时期遗存中也十分罕见,这些银龙可能是某种容器的把手。


▲M189鎏金银龙


此外,墓葬中还随葬有马车、15个马头和19件银色马饰,每一件马饰上都雕刻有一只似马似羊的神兽。


▲M10银马饰


▲M189玉带钩


▲M189金饰

来源丨鸣鹤书苑(ID:mingheshuyuan)《Archaeology》杂志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姚欣


新闻多看点


苦寻妻子两年的陇南老人王玉明,昨晚来到央视《等着我》……雁白黄河大桥连接南滨河路东西匝道工程计划明年全部建成通车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长前往宣读,她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